DSC_3738

這本名為「刻意練習」的作者有2位,其中安德斯.艾瑞克森是心理學教授,專長是研究「傑出表現」者,所以又被稱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另位羅伯特.普爾則是科學作家,不過前言中有特別指出書中的故事僅出自為艾瑞克森;阿吉當時純粹是意外發現這本書,之所以會買來看則是因為希望能找到幫助婷婷現階段練習與學習鋼琴的方法,看完之後覺得觀念有爆炸性的改變,於是決定寫篇書評~

 

作者在前言中就直接了當的指出,所謂的「天才」其實是透過「正確的訓練與練習」而來,然後舉出「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完美音感為例,而這也是最為人熟知的音樂「天賦」,但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神原彩子發表了一個實驗結果,她讓24名2~6歲的孩童接受特定訓練課程,結果這24位孩童在完成訓練後都能展現完美音感(訓練時間每人不同),由此可見完美音感並不是少數人獨有的「天賦」,只要用對訓練方法人人都能擁有這項能力~

 

作者接著分析莫札特「天賦」的由來,是因為父親是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所以訓練自己小孩從小學習音樂,而莫札特姐姐11歲時也被認為具有與成人般的演湊技巧,當然莫札特比他姐姐年紀還小時就接受父親的訓練,所以自然能展現完美音感~

 

作者再指出,所謂完美音感並不是「天賦」,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能擁有這項「能力」(不過超過6歲後這項能力就會逐漸消失),所以作者研究許多「傑出表現者」,發現他們發展能力的方式與神原的學生幾乎都相同,也就是接受改變大腦的專門訓練,讓他們作到原本作不到的事;不過某些領域中,天生基因的確會有影響,例如身高不夠再怎麼訓練也難以成為職業籃球員,或者身高過高也難以在體操項目有所成就。所以只要投注時間並以正確的練習,在某個領域才能有所進步,而正確的練習就是作者所說的「刻意練習」,所以書本有一半內容都在說明何謂「刻意練習」~

 

作者舉出許多研究結果來說明刻意練習的重要性,除了記憶力的訓練之外,主要研究成果多為音樂(小提琴)、體育(芭蕾舞)、西洋棋等這3個普遍被認為需要「天賦」才會有「傑出表現」的領域,其中最有名的研究是以音樂學院的30位小提琴學生為對象,分為「優等」「傑出」和「頂尖」三種程度(阿吉對女兒說明這段是改為「好」「很好」「非常好」),研究發現之一是這些學生之所以有動力能夠專心地練習,是因為他們明白唯有如此才能進步。另個重要發現是這三組學生之間只有一個重大差異,就是投注在獨自練習的總時數~

 

DSC_0085(001).jpg

「優等」組學生到18歲時所累積的小提琴平均練習時數為3420小時,「傑出」組學生平均練習時數為5301小時,「頂尖」組學生平均練習時數是7410小時,所以阿吉假設這些學生從8歲學小提琴到18歲為止,「優等」的學生一天約練1小時,「傑出」的學生一天約練1.5小時,「頂尖」的學生一天約練2小時;從這研究可以明白,要成為傑出的小提琴家必須投入數千個小時的練習,並沒有捷徑也沒有花很少時間練習的「天才」~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這個著名的小提琴學生研究成果被麥爾坎.葛拉威爾出版「異數」一書引用(而且還是暢銷書),並提出「一萬個小時法則」,簡單的說就是想要在多數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必要條件就是必須花「一萬個小時練習」,但作者在本書也提到這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引用,因為光有「量」的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兼具「質」的練習,也就是「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是否有傑出表現的關鍵~

 

書中也引用匈牙利的心理學者拉玆格.波爾賈與妻子長達25年的研究成果,他也是研究天才的專家,認為只要栽培得當,任何孩子都可能變天才,所以他決定以自己的親生孩子作驗證,而他選擇的領域是「西洋棋」(西洋棋普遍被認為需要天生邏輯縝密及高智商),結果他們生了3個女兒,而且3位都成為西洋棋的全球頂尖者(尤其是么女最為傑出);另位心理學家班傑明也進行一項研究,想要了解專家的童年有何不同,發現專家常常都會延續父母本身的興趣(所以父母喜歡去日本玩,小孩就會變成日本專家?)~

 

以往許多心理或育兒的相關書籍多強調後天努力勝過先天才能,作者雖然認為後天練習非常重要,但他直接了當地提出「根本沒有天賦這件事」;作者透過研究許多天才的故事來驗證自己的理論,在面對「天才」時他會提出2個簡單的問題,1是這項能力的本質為何?2是由什麼樣的訓練造就的?他認為透過這2個問題都可以說明或破解世人普遍認為的「天才」,也因為如此,作者主張根本沒有所謂「天賦」,只要是非凡能力都是大量練習與訓練的結果~

 

DSC_0347

人們會相信「天賦」真的存在的原因,是為了說服自己不願進行苦悶練習的最好藉口,然後幻想著自己靠著在某方面的「天賦」會有傑出表現,可惜出現這種情況的通常是在漫畫情節之中,例如被蜘蛛咬一口後變的可以飛簷走壁,或者是突然從外星人或天使魔鬼那裡得到神奇道具,或者有絕佳球感、動態視力、超強爆發力的運動選手等(不過如果是灌籃高手,會發現裡面的角色流川楓、三井壽等人,其實都是大量練習才取得成就,而整部漫畫NO1的「天才」澤北榮治甚至在4歲就開始練習打籃球,可見井上雄彥也認同「練習」的重要)~

 

從書中的研究結果來看國內音樂界或體育界,很多傑出表現(或者表現還不錯)者的父母通常也都是音樂家或運動員,說穿了其實就是父母親本身接受過相關訓練,所以知道如何訓練自己小孩成為一位音樂家或運動員,再者家中環境與平日聊天話題也都和這領域有關;以日本桌球好手福原愛來說,從3歲多開始訓練她打桌球的媽媽也是桌球選手,而她在5歲就在小學生8歲以下部門的比賽中拿下全日本冠軍,媒體也因此封她為「天才」桌球少女,其實這和作者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所謂的「天才」是透過練習而來,當別的小孩子都還玩沙的時候,福原愛就已經拿著桌球拍不斷地在練習了~

 

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想要幫助或訓練自己小孩達成某種領域的一定表現,提供了非常關鍵的觀念,就如同書中說的「彎枝效應」,對細小的嫩枝稍微改變生長方向,最後會大幅改變它最後的生長方向,但對已長好的樹枝施力,效果則有限;作者將練習分為:天真練習、目標練習以及刻意練習,而絕大多數的小孩在學習許多技能或才藝時多採用天真練習,也就是高興就練,不高興就不練,對於練習這項技能並沒有太多想法與目標;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小孩能夠發展出別人眼中的「天賦」,應該透過明確的目標與正確的方法,並且運用各種辦法不讓他們中途而廢才是(比方說達到一定成果就可以帶去日本玩),主題總算拉回日本~

~到金石堂購買本書到博客來購買本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刻意練習 天賦 閱讀筆記
    全站熱搜

    阿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